桐城派代表人物(清代中期桐城派文学理论主张)

宏宇知识网 提问时间: 0
网友提问

被浏览: 9069

关注者:

最佳回答:


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清朝中期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主张)。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桐城派代表人物(清代中期桐城派文学理论主张)-第1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清末,武有湖湘军,文有桐城派。

“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又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被誉为桐城派“四祖”的戴名世、方苞、刘大奎、姚奈。

桐城派形成较早,目前公认起源于明末的归有光。明代中叶以后,桐城学术兴起,“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钱澄之等人致力于古文振兴。

顺治康熙年间,随着张颖、张廷玉父子等一批科举入仕人员的兴起,通过科举和官场扩大了影响力。

乾隆年间,真正的崛起时期。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

戴名世的《南山集》对清廷影响很大,因为除了文学,还记录了太多明末清初的事件。虽然是事实,但有些客观现实已经不利于清廷的形象。

对清初隐匿不仕、抗清人士的一些赞美,即使想表达爱国情怀,其实也触动了统治者的神经。

康熙50年10月终于爆发。左都御史赵申乔以“傲慢”的罪名弹劾戴名世及其《南山集》。清廷的一系列处罚对桐城派的崛起造成了巨大打击。

方苞是桐城派几位作家中最幸运的人。康熙三十八年,他在江南乡试中排名第一。康熙四十五年考中进士,因母亲生病回家,未出仕。

50年来,康熙也参与了南山集的案件,下了监狱。但很快就被康熙帝特赦,不仅特赦,还被提升为八旗汉军,入值南书房,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雍正、乾隆时期,虽然也有起伏,但终究长寿,好终结。

刘大奎,相对方苞相当不幸。虽然他没有下狱,但《南山集》却引起了老乡、当代大学士张廷玉的打击。

早年有“明经致用”之志,但屡试不中,后改为“古法”,雍正四年初到皇城,便文动京师。乾隆六年来,方苞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被张廷玉压制落选。

乾隆十五年,张廷玉为补偿特举考试经学,未被录取。最后,乾隆三十二年,完全淡出科举,回国教书。

姚奈,几乎没有实权官僚经验。乾隆十五年中,他在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授妾吉士。三年后,他在散馆换了主任。他曾担任山东和湖南的副主考,并与考官一起参加了考试。最后一个官员一生都是这样一个考官,编造闲职。

他自己也看透了,早早辞职回家教书,教书,带出一群孩子,为桐城派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桐城派兴盛,自然发源于姚奈。姚奈是桐城派的大成者,师承刘大奎和姚凡,也有自己的风格。

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刘开等弟子,其中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被称为“姚门四杰”。

这些人也受到曾国藩的尊敬。随着湘军的崛起,曾国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曾经尊敬的“桐城派”也正式大喊大叫。桐城派的巅峰时期,不仅是文学,还有诗歌、绘画等。

桐城派代表人物(清代中期桐城派文学理论主张)-第2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繁荣时期的“桐城派”主要是桐城和安徽。这些人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三种:师事关系、私人关系和婚姻关系。

其中,婚姻关系最为密切。到目前为止,据记载,桐城的几个大家庭都有婚姻关系。以张廷玉家为例:张廷玉的祖母吴是吴德生的女儿,后来的吴汝伦是一个家庭;

张廷玉的母亲是姚氏,姚孙森的女儿;妻子姚氏,是姚孙森的孙女;长媳姚氏,张若爱的妻子等。;姚范和姚奈也是一个家庭。

桐城派代表人物(清代中期桐城派文学理论主张)-第3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到了曾国藩这一代,它已经属于“桐城派”的末流,包括曾国藩、张裕钊、黎舒昌、薛福成、吴汝纶,以及他们的学生。

最后,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的变化,中国逐渐衰落。西方实用科学影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通过外国人的不断入侵,生动地教育了这些强调文章“古代法律”的儒家思想。

这时,末流内部逐渐出现了分歧。曾国藩已经开始结合“经世致用”,许多人仍然遵守陈规。这时,他们逐渐鄙视对方,开始对立。

这时,末流内部逐渐出现了分歧。曾国藩已经开始结合“经世致用”,许多人仍然遵守陈规。这时,他们逐渐鄙视对方,开始对立。

在“五四运动”时期,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严重的对立。桐城古典文学强调“古法”,受到各种科学的猛烈冲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综上所述,整个“桐城派”文学贯穿清代。从明末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清代文学的影响几乎占据了绝对地位。可以肯定地说,它在促进汉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的,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获赞: 58

收藏:62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5日22:03:36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1678891656  1678891656  167889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