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白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白族的节日习俗)。现在让我们看看!
白族:据文献记载,祖先是苍山下、洱海周边的昆明人、河蛮人、青藏高原南下的彝羌人,以及一些老人、彝族、川人、博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民族融合形成的高度聚居的民族。、“勒墨”、“那马”三大支部深受汉文化影响。
元前,白族先民曾被称为“白蛮”;元以后,由于文化属性的深刻影响,其生活习惯更接近汉人,被确认为一个民族,被称为“白人”,“白人”也是当今白人祖先最早的统一称号,白人也被称为“白人”、“白尼”、“白伙”。
明清以后被称为“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为统一族称。
谈到白族的节日活动主要包括:“火炬节”、“三月街”、“绕三灵”、“耍海会”、“拜日望”、“祭主”等;和汉族一样,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但火把节、三月街作为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为人所熟知。
“火把节”
它在西南民族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其起源是西南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流传的故事起源于“火烧松明楼”;也有起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为五谷丰收祈祷。
如今,火炬节已经成为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共同的古代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也被称为“东方嘉年华”。
不同的是,白族火炬节不仅是白族内唯一共同的节日,也是除汉源节外最正式、最隆重的地方节日。它比只在泛洱海流行的“三月街”活动更重要。它主要是为了纪念邓赵主夫人白节的高风和坚定不屈,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农历6月25日,大理、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区城乡各族人民将穿上节日盛装,杀猪宰羊庆祝节日。
“三月街”
古代又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为大理市传统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到二十一日结束,每年三月举行七天。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西苍山中和峰脚下。它始于唐代永徽时期,由庙会演变而来。节日内容原为佛教庙会,举办了盛大的讲经拜佛活动。
它的产生与大理佛教的传播密切相关。近年来,物资交流会逐渐演变。会议期间,各族人民聚集在这里进行贸易,举办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
“绕三灵”
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流行的白族村庄是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这是当地白族人在农忙之前的春季歌舞盛会。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白族绕三灵起源于唐南诏时期。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娱乐和娱乐为内容,以歌舞和崇拜活动为载体,包含历史、宗教、民俗、艺术、贸易等文化内容。
“绕三灵”也写为“绕山林”、“绕桑林”、“逛山林”等等。所谓“三灵”,是指派西岸的三个神象征。它们是白族特有的“主人”崇拜中的几位重要“主人”和传入大理的佛教神。供奉他们的寺庙名称分别称为“佛都”(大理崇圣寺)、“神都(大理庆洞本主庙)和“仙都”(河流洱河神桐)。
由于“绕三灵”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历史上没有官方和社会专业人士的关注,因此很少有相关的历史文献记录。耍海会又称“捞尸会”,在云南省大理洱海西岸沿湖村流行。
“耍海会”
云南省大理洱海西岸沿湖村也被称为“捞尸会”。由于起源传说不同,云南各地玩海会的时间也有前后,一般三到五天不等,玩海的内容也差不多。
农历七月二十三日,邓川、上关、喜洲的耍海时间开始;大理、下关的耍海时间从农历八月初八开始,也是最热闹的。
玩海的日子里,洱海白帆点点,岸上人山人海。人们吹唢呐,唱《大本曲》,面对调子,舞霸王鞭,跳鹤舞,“赛龙舟”尽情欢乐,祝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拜日望”
这是白族勒墨人的盛大集会。每年农历2月13日至19日举行,意思是“拜二月”。这是纪念烈士们在战争中死去的祖先的纪念节。勒墨人聚居地在云南省怒江州和迪庆州维西县很流行。
每年农历2月13日,居住在澜沧江两岸的勒墨人都会去兰坪县河西乡高山井赶街集会,在集会地竖起一根“吉利棍”,旁边放一幅木雕。
14日,选出三位能歌善舞的年轻人扮演不同的身份,以跳锅庄的形式表演,再现战争场面,表达对烈士的缅怀和敬意。15日至18日赶街集会,19日下午倒下“吉利棍”闭会。
“祭本主”
也可以称为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多神崇拜和宗教文化现象。起源于对原始社会社会神的崇拜和农耕祭祀。它形成于南诏时期,是南诏、大理时期白族的重要宗教信仰。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主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由于其崇拜对象的特点,它深深扎根于白人的心中,并长期繁荣,形成了今天的主人崇拜模式。
自主崇拜形成以来,白族人一直以自主为榜样,以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和价值观为标准。
白族崇拜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借助维护和支持独特的民族崇拜和宗教信仰,以强大的道德规范和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塑造白族善良、勤奋、勇敢、诚实、热情、智慧的民族性格。形成良好的推仁义、博爱、礼仪、尊忠孝、重文雅的人文生态环境。
几乎所有白族聚居的村庄都有自己的寺庙,“自己的主人”,意思是“自己的福主”,是每个白族村社崇拜的至高无上的保护神。所有的主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即主节,这不仅是白族人每年对主人的盛大祭祀活动。每年新年,当地人都会去寺庙祭拜诵经,祈祷美好的风雨和丰收的谷物。
白族作为一个信仰、语言、文字、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建筑、雕刻、服装、艺术等文化遗产,它还形成了生活、饮食、婚姻、礼仪等民俗习俗,在中国56个民族中独树一织。
在今天的白族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勤劳和朴素,也不会失去今天的融合和繁荣。
在今天的白族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勤劳和朴素,也不会失去今天的融合和繁荣。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的,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获赞: 943
收藏:12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5日23:03:33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