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惠能六祖故事的梗概(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一生传奇故事)。现在让我们看看!
六祖惠能大师禅宗对中国佛教和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而坚实的意义。慧能大师从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到了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建立了南宗,弘扬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
在岭南发展,对边境文化和海外文化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王维的《能禅师碑》称之为“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支持。皇室多次欢迎惠能进宫,并为其建造寺庙和塔。
1. 降生名「慧能」
▲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时,夏卢村出生了一个体重稍轻但健康的男孩。
第二天早上,两个僧人来到门口说,你家昨天生了贵子,贫僧专门给他取名“惠能”。他父亲问:“为什么叫惠能?僧人回答说:“惠者,用佛法惠济众生,能人,能做佛事。”
2. 三岁丧父
▲
惠能刚满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惠能年幼丧父,从小就饱受人间疾苦,懂得为母亲分忧,从不计较吃喝住穿的好坏。
经常陪妈妈到田里干活,帮妈妈做家务。年纪大了,就跟着大人上山割草砍柴。惠能因为家境贫寒,从来没有机会上学读书识字。
3. 石开学佛的真诚石开
▲
惠能虽然不识字,但心境清净,全心全意向佛。当母亲和叔叔无计可施时,他们指着一块大石头说:“如果你能拜开这块大石头,你就去吧。日复一日,惠能真诚地跪拜。有一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道亮光和一声霹雳把巨石劈成两块,舅舅和妈妈都很震惊,只好同意惠能学佛的请求。
4. 珍惜亲人到黄梅
▲
惠能和母亲、叔叔依依惜别,别母北上。一路风尘仆仆,小行夜宿,风餐露饮,翻山越岭,横渡九江,直造黄梅五祖道场。
5. 衣钵是从一首诗中传来的
▲
惠能见五祖弘忍大师,一番问答使五祖对惠能刮目相看。一天,五祖召集众门徒各作一首诗,传递衣钵。整个东山禅寺都传颂了神秀作的一首诗。惠能也是一首诗,五祖看完这首诗后暗暗高兴,于三更分为惠能讲解《金刚经》,并将衣钵传给惠能。
6. 迷时师度 悟了自度
▲
趁着深夜精,五祖亲自送惠到九江驿。上船后,五祖拿到桨划水,惠能说:“你老人家坐得好,抽奖划水的事由弟子来做,因为‘迷时师度,悟自度’。五祖说:“你说得很好,禅法以后由你来发扬。”
7. 风旗非动唯心动
▲
惠能从未忘记师父关于“广度有情,流布未来”的指示。争夺衣钵的风平息下来后,就来到了南海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到了法性寺后,恰逢二僧争论是风动还是旗动。惠能便上前对大家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仁者(你们)的心动。在场的人都很震惊。
8. 法性寺剃须受戒
▲
印宗法师猜测惠能是六祖,惠能也从行囊里拿出法衣圣碗给大家看,证实惠能是禅宗六祖。唐上元三年春(公元676年),印宗法师亲自主持。在法性寺菩提树下,聘请了授戒师、摩羯座、教授、说戒师、证戒师,为惠能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剃须仪式。
9. 礼拜听法者众
▲
惠能颁发足戒后,东山法门在法性寺大开,度无量众。当时,僧尼、居士和信徒都来拜听法。消息传到曹溪,宝林寺立即派人延长惠能。惠能欣然答应,到达曹溪,看到宝林寺和尚和曹侯村人民在山门前排队欢迎。惠能深深感受到了无限的佛性和重大的责任,决定做一件大事。
10. 拒绝皇帝的召见
▲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十五,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亲下诏书,欢迎惠能入京。惠能并没有因为皇帝的恩宠而感激,他向薛简陈述了自己的古稀染病,愿终老山林,向皇帝一表疏,婉拒进京。
11. 报恩寺建在故乡旧址
▲
光音飞逝,惠能想起自己公元661年离家20多年,父亲早逝,母亲孤独,离家后不久也离开了世界,父母生下来的恩恩深如海,自己的责任在身上,不能孝顺。公元683年,惠能命门人回新州,将其旧居改造成报恩寺。
12. 安详示寂 芬芳弥漫着木白禽的悲伤
▲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8月初三,惠能在国恩寺斋饭淋浴后,安详地坐在禅房端,并要求弟子依次坐好,然后说最后开示的诗作。三更时,突然对弟子说:“我走了。三更时,突然对弟子说:“我走了。”惠能今年76岁,平静而沉默。当时禅房充满了香味,一条白虹连接着天地,树木变白,动物发出悲伤的叫声。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高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的经典集录。
《六祖坛经》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和启发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帮助。
获赞: 805
收藏:22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6日17:03:40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