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袁崇焕被凌迟人吃肉的史料真实吗(袁崇焕凌迟的详细过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些历史人物,当我们提到他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明末将军袁崇焕也是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经常看清史的朋友可能对袁崇焕有所了解,有人认为他赤胆忠诚,善于带兵打仗,凭借实力长期拒绝努尔哈赤。但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他,清军才入关。
他无辜地杀死了毛文龙,让满清没有羁绊。因为他私通皇太极,有助于周为虐的迹象,可以说他是明朝灭亡的幕后罪魁祸首。
那真正的袁崇焕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他杀毛文龙这件事可以看出,袁崇焕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至于他巴结魏忠贤,给魏忠贤立生祠,其实就环境而言是迫不及待的。
宦官魏忠贤在明朝宗朱由校时当政。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如果你想在法庭上生存,你必须知道如何巴结和奉承大官。文官还好说,大多数武将常年在外镇守边疆比较困难。
自古以来,文武在朝廷就是两股相互牵制的力量,国家中兴则文官显贵,战火纷争则武将显贵。
但是宦官不一样,无论是国家中兴还是战争,只要皇帝宠坏了,就能永远显贵。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将要想“立功立业”,就必须取悦宦官。
作为朝廷的一把手,魏忠贤自然是大家巴结的对象。
武将出去打仗,所需的兵马钱粮都要经过这些人的手。如果武将与朝鲜领导人关系不一致,工资或粮草物资的供应往往会被推迟。
袁崇焕自然也不例外,为了不让人在朝堂“捣乱”,只能选择巴结魏忠贤。
即便如此,袁崇焕还是得罪了一把手魏忠贤。
“宁锦大捷”后,袁崇焕因为魏忠贤的党羽弹劾他,没有救援锦州。在奖励他的功行时,他只给袁崇焕增加了一级官阶。愤怒的他选择辞职。朝廷要求王之臣接任袁崇焕的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在宁远。
天启七年(1627年),明溪宗朱由校死亡,朱由检继位。上任后不久,他试图摆脱魏忠贤,重新任命袁崇焕,担任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登莱、天津军务总监。
袁崇焕返京就职,见朱由检后上述兵将。他说:“五年内,只要户部转运军薪,工部提供设备,官员就业,兵部调兵选将等内外事合作正确,辽土就能恢复”。听了这话,朱由大为赞赏,命令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力配合袁崇焕。
可能是魏忠贤当权时期给袁崇焕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他担心有人会在去边境后秘密绊倒自己,并向朱由检解释此事。在大学士刘鸿训等人的建议下,朱由检收回了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剑,并将其送给了袁崇焕。
就在这个时候,他以为自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行事肆无忌惮。
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觉得毛文龙的军队虽然能牵制后金,但消耗的钱粮太多,于是要求朝人派人监督。但是毛文龙不喜欢有人牵制自己,开始上书争论。
然后来拜访袁崇焕,袁崇焕以上宾礼接待毛文龙。毛文龙也不谦虚,袁崇焕动了除掉毛文龙的心思。
同年5月,袁崇焕以阅兵为借口拜见毛文龙。他们经常喝到半夜,毛文龙没有注意到袁崇焕的意图。当袁崇焕提出改变军营制度,设立监察官时,毛文龙非常不高兴,于是袁中焕用辞职回家打动了他。
毛文龙说以前有这个意思,但现在只有我知道辽东应该如何管理。朝鲜很弱,可以直接攻击。
听了之后,袁崇焕只是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了。
随后,袁崇焕邀请毛文龙观看士兵们的射箭比赛,提前在山上设置帐篷,并将杀手埋伏在一边。
毛文龙到达后直接被俘,袁崇焕只是简单地说了毛文龙所做的违法事情,直接用尚方剑杀了他。
没有毛文龙的牵制,皇太极很快就带兵入关。
此时袁崇焕带领祖大寿,何可刚等人跟着皇太极屁股走来走去。他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人少,要靠城市打。
以皇太极为首的军队依然无人居住,一路穿越蓟州向西,直接逼近京城,袁崇焕忙着带兵守卫京师。有城市很容易做到,但皇帝和一些大臣不知道。他们以为是袁崇焕放金军进来的。
这场战争终于赢了,但袁崇焕在后金军退役后受到了惩罚。一是私通后金,一是擅自杀害毛文龙。崇祯三年 (1630)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移民3000英里,没有家产,实际上家里没有多余的钱。
凌迟又称“千刀万割”,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一代明将袁崇焕被割了3543刀,最终惨死。
不知道真相的北京人更恨袁崇焕,纷纷买他的肉练习。史载:“把钱买一块肉,比如手指大,吃的时候一定要骂,一会儿,崇焕肉就卖完了。"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收藏点赞关注我们。
获赞: 145
收藏:50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6日15:03:56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