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风烟望五津是什么意思(风烟望五津在哪里)。现在让我们看看!
古江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人王勃,字子安。
我们熟悉王勃,一是因为著名的教科书诗《送杜少府蜀州》;二是那句美得令人窒息的“夕阳与孤独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三是因为“初唐四杰”这个称号。
初唐四杰以王勃居首,他的诗充满才华,极具艺术性,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得千转百回,纵横机动,全篇以气势取胜。
也许,他年少轻狂,就像新生的大唐一样,朝气蓬勃,包举天地。
《蜀州送杜少府》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和君离别意,也是宦游人。
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上,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杜少府。唐代,一个县的最高长官是县令,称明府,县尉为县令之佐,称少府。
杜少府是一位姓杜的县尉,他的具体人是谁,不能考证,但这并不重要。蜀州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有些诗集中写“蜀川”,总之,都指四川地区。
在首都长安,王勃为朋友杜少府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学生时代被“熟悉和背诵”,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就不多说了,但是初读者往往会有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第一联。
什么是城阙?辅是什么?什么是三秦?什么是五津?别担心,我们一一回答。
城阙辅三秦
有人把城阙解释为宫阙,并不完全正确。古城楼通常有两层,城阙是指城楼上的望台,两阙之间有道路相通,这叫“阙然为道”。
因此,诗中的“城阙”二字指明了送行地点。
众所周知,长安地区,函谷关以西,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关中之地,三秦就在这里,关中地势以平原为主,一眼望去,那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因此又有“关中八百里平川”之说。但800英里的平川太大,管理不方便。因此,为了方便汉初的治理,该地区被分为京兆、左冯毅和右扶风,称为三辅,后人称为三秦。
另一种说法是,三秦是指秦国的故乡。项羽灭秦后,为了防止刘邦进入关中,将秦国的旧地分为雍、塞、翟,并分为三个秦国将军。
咸阳以西为雍,以东为塞,今陕北地区为上郡,即翟。后来把这三个地方合称为三秦。
不管怎样,我们只需要知道,隋唐以后,三秦可以指整个关中地区。
辅助的初衷是辅助,辅助,在这里作为环绕讲。三秦故地,辽阔的平原,环绕长安城。
风烟望五津
五津在哪里?看津这个词,三点水,大概率与水有关。事实上,津字的初衷是指渡口,五津是五个渡口。
杜少府要去四川,王勃所期待的,自然是四川的五津,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与朋友离别的不情愿。
秦汉前,四川岷江自建堰(都江堰)至赣为段共有四个津。
分别是白华津、皂里津、江首津、沙头津,到东汉末年,刘章割据益州。
江南津又在蜀县最南开发了一个,那就是今天的新津渡口,这里江面开阔,水流湍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
后来人们把这五个津口合称为五津。
找出这些地名的意思,首联这两首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我们登上城楼,为你送行,站在城楼上,看到三秦故地环绕。
你要去四川了,我望着五津的方向,那遥远的地方,只有一片茫茫风烟。
王勃在长安为杜少府送行,为什么不直接写长安,而必须登上城阙呢?
众所周知,城阙作为望之用,自然是很高的,所以这句话“城阙辅三秦”,就把整首诗的空间提升了。
站得越高,就能看得越远,这句“风烟望五津”,又把整个空间拉远了。
当我们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三秦,什么是五津,但我们可以从诗中读到一种宏伟的势头,一种开放的气象,这就是王波作诗的艺术性。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收藏点赞关注我们。
获赞: 455
收藏:43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6日16:03:07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