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

宏宇知识网 提问时间: 0
网友提问

被浏览: 8832

关注者:

最佳回答:


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现在让我们看看!

这些美丽的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脚印,是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民族发展几千年的智慧沉淀,是人类文明中最壮丽的文明之花。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平遥漆器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这里覆盖着大量的树木。有一种树种叫漆树,分布广泛。先民们用漆树的浆料涂抹食器,使其明亮、美观、耐用。

此外,由于漆器具有自动变黑的特点,也被用作文字标记。3700年前,禹造祭器,漆液,墨染其外,先染其内,证明当时用矿物颜料调制了朱色漆饰。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已初具雏形。漆器在汉代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遥推光漆器的绘画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用这种技术制作的漆器在唐代开元时期就很有名了。由于晋商的崛起,明清时期的平遥漆器出口到蒙古、俄罗斯和东南亚。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3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其繁琐复杂的生产工艺而闻名。包括五道工序:配漆、加工木胎和灰胎、刮灰、绘画和装饰绘画。每个过程有几个细分步骤,整个过程有30多个细分步骤。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4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用手掌推光是平遥推光漆的最后一道工序。首先用2000目的砂纸,然后用头发打磨光滑,然后涂上豆油,撒上砖灰面,用手朝一个方向打磨,直到手掌加热,使油漆像镜子一样明亮,质地温暖如玉。这也是平遥推光漆器的精致之处。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5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作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之一,民间剪纸不仅是技能的传承,也是家庭和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它始于北朝。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中有“对镜贴花黄”的诗。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1581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6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益繁荣。唐代也有专门描述剪纸的诗。《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饰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它描绘了唐代美女剪纸的美丽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代,剪纸行业和著名的剪纸大师开始出现。明清时期是剪纸的高峰期。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7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山西剪纸具有北方地区粗糙、壮丽、简洁、简单的特点。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吕梁地区,民间文化积极深厚,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原始生态文化环境,形成了中阳剪纸古老的民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8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民间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9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南松江、北鹿安、衣天下”是指长治鹿州丝织业,可与苏州、杭州相提并论。

晋城、长治地区古称“上党”,战国时期便置“上党郡”,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期部分地区改名为泸州。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0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这里的丝织产业历史悠久。它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手工丝织中心。明朝万历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鹿丝已发展到全盛时期。除了作为贡品,产品还出口到国内外。

丝织被面、手帕、水纱、皱纱、提花丝、花软缎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鹿绸的织造作品。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1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鹿丝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它积累的许多表现不仅具有艺术欣赏、教育、认知和审美价值,而且是研究当地人民精神生活最生动的历史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社会和技术研究价值。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2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山西阳泉平定雕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定窑风格和独特的民间陶瓷艺术。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3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据《中国陶瓷史》记载,平定雕花陶瓷始于唐朝,兴于宋朝,经五代衰于金。它有千年的历史,历史上被称为千年古窑和西窑。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4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阳泉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早在唐代,白瓷就产于中国宋窑130个县。它是一个古老的窑系,被称为“西窑”。它是清代山西瓷制造县之一,成为山西四大“土贡”窑之一。

清乾隆初,雕花瓷流传地平定冠庄村建有瓷窑,直至解放后仍是平定瓷的故乡,这是雕花瓷流传的重要渊源。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5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阳泉平定雕花瓷主要是黑釉雕花,包括棕釉、白釉、黄釉、仿哥开片釉、窑变釉、剪纸漏花加色、木叶窑变釉等。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6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与国内众多名窑不同的是,其工艺和产品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定窑系统-平定窑黑(白)釉瓷的烧制工艺,以及具有定窑风格的仿宋雕花瓷独特而独特的产品。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7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晋绣是黄河流域根植于民间的一种古老刺绣艺术,在晋中一代流传了1700多年,具有地方特色。山西晋中和顺牵绣是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保存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品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被称为晋绣的代表。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8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与四种著名的刺绣不同,金绣是一种硬刺绣,一般采用多层布粘贴形成的硬底部,刺绣每一针每一行必须用力拉紧,可以多层叠加组合,层次清晰,三维感强,可以形成三维刺绣。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19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牵绣生产过程中,将纯棉粗布铺在平板上,用手将玉米面浆抹在面布上,然后铺上相同大小的面料,用擀面杖擀平压实,重复三到四层。放在阳光下晾晒两天,做成硬底。

然后用剪刀切面,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图案,然后用透明塑料纸印在布上。接下来是配线,调色,按照画好的图案,在硬底上用力拉紧每一针每一线。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0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每一件牵绣作品,从头到尾都需要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机械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是一种罕见的民间技能。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1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晋作家具生产技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所有的家具都是“榫卯”结构,没有钉子。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2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晋作家具”的生产工艺起源于秦汉,宋元时期逐渐成熟,明朝中期达到鼎盛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其生产工艺采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煮、泡、烤、磨、漆、光、麻、灰、漆、金、彩等多道工序。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3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平遥“纱阁戏人”,又称“纱阁”,是一个以传统戏剧为主题的戏剧人物,先做一个木阁,然后用稻草泥和金宣纸绑在木阁里。挂上碧纱罩,便活脱脱成即将开幕的戏曲表演。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4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平遥有百年纱阁戏人的历史。清光绪32年(1906年),平遥市六合斋纸扎店著名艺人徐立廷(徐老三)制作了36阁纱阁剧人,专门用于春节、元宵节期间在市楼举办社会火灾活动或民间葬礼活动。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5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纱”是用纸或泥加工而成的特殊材料,“阁”是陈设戏人的小木阁房。纱阁剧人的阁内横额上写着剧名,有的还把剧名刻在木阁的底板上。

纱阁剧人的文化渊源与宋代以后民间丧葬礼仪中纸扎明器的传承、元代杂剧前所未有的繁荣、明清民间祈子习俗、平遥晋商大都会的商业习俗有关。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6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明清时期,平遥是商人聚集的地方。由于丧葬习俗中的攀比之风,当地的纸扎业蓬勃发展。此外,在晋商和戏剧票友的帮助下,纱阁剧作家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7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纱阁戏人最生动、最精致的是它的制作,以及人物的表情。纱阁剧人使用的材料因地制宜,方便可取。首先,根据情节需要用秸秆和谷草扎成人骨架,用铁丝或麻线扎牢,固定在木阁底板上。

然后用当地的红胶泥塑成头、手、脚,并将其插入骨架的适当位置。头部和脚部由石膏模子形成,然后根据情节需要修改角色表情,阴干后涂色。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第28张图片-宏宇知识网

纱阁戏人是由雕塑、纸扎、书画等艺术手法制作而成,这些戏剧人物被放置在木阁里,一戏一阁的舞台间,就是生活中栩栩如生的悲喜。平遥纱阁剧人的表演主要是基于当地人熟知和喜爱的晋剧、京剧和昆曲舞台上的传统剧目。

工匠造晋韵,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是“传承工匠”书写的一首多彩史诗。保留手艺,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就是保留文明的记忆,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收藏点赞关注我们。


获赞: 410

收藏:59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6日15:03:45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1678953585  1678953585  167895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