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宏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在哪里教吹笛赏析(杜牧这首诗的诗)。现在让我们看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在哪里教吹笛”被誉为绝作,为什么不能入选课本?
《全唐诗》共有4800多首,《全宋词》近2万首,还有元曲和《诗经》中的名著。在这些作品中选择数百本入选教科书是非常困难的。
作者总结了一下,能入选课本的诗大概都是这样的作品:第一类,名著,比如李白的《静夜诗》。、杜甫的《登高》等;
第二类,小作者一诗成名,如林升的《题临安迪》等;第三类,在古代,虽然不是名作,但文字简单,适合儿童阅读,如罗宾王的《咏鹅》、汉乐府的《江南》等。
与三者相比,第一类的数量最多,毕竟名人的名作确实更受欢迎。
与三者相比,第一类的数量最多,毕竟名人的名作确实更受欢迎。
正因为如此,本期作者想告诉大家的这首诗没有入选,让很多人想不通。这首诗叫《寄扬州韩绰判官》。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诗名,但其中两个爱诗的朋友应该听过。也就是说,玉人在二十四桥明月夜教吹笛。这首诗不仅在现代很有名,而且在古代也受到许多著名艺术家的高度赞扬。让我们读一读全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水一路,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在哪里教吹笛?
对于这首七言绝句,明朝周玉编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称之为“无限情感”,《五代诗学金梁精选评论》称之为“浪漫秀曼”,《唐人万首绝句评论》称之为“晚唐绝作”。
不用说,杜牧在晚唐的名气,经典作品《泊秦怀》、《赤壁》等也入选课本,而这首诗的名气和意境其实并不逊色于大多数唐诗,那为什么不入选课本呢?原因很有可能出在最后两句,听作者慢慢说。
公元835年左右,33岁的杜牧从淮南回到长安,他的好朋友韩绰也在扬州当判官。
杜牧想起和韩绰一起在江南玩的时候,就写了这首诗。从诗的大意来看,他羡慕还在江南的韩绰。
首先,他羡慕江南的无限风光。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话写的是江南和其他地方的区别。已经是秋天的尽头了,但是你在江南的植被还没有枯萎,还是一片青山绿水,让诗人在长安面对萧条的秋天怎么能不向往呢?
其次,他羡慕韩绰天高皇帝的遥远无拘无束的生活。诗后两句戏弄韩绰,说:扬州二十四桥想来还是一片明月当空,你现在在哪里教美人吹笛?
本来这只是一部写景怀人的普通作品,但问题在于“玉人在哪里教吹笛”。杜牧大胆,他把朋友韩绰比作“玉人”。
一般来说,这两个字常用来形容美女,这里写的既是调侃,也暗示着韩绰的魅力。因为这七个字,杜牧并没有被批评。
《唐绝诗钞票注略》等诗评名为失去诗情,意下之意是它沾染了许多风尘俗气。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除了杜牧,很少有人敢写这样“轻浮”的文字,这也是这首诗不适合入选课本的原因。
但事实上,这是杜牧诗的风格之一。小杜诗以帅气之气著称,他曾将自己的骄傲埋葬在桃红柳绿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珠帘总不如”、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样的诗都是如此。
但这并不能埋没杜牧的才华,《泊秦怀》、《赤壁》、《阿房宫赋》等经典,都体现了杜牧的家国情怀,只是出生在晚唐,他无能为力。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评论。
获赞: 229
收藏:29
回答时间:2023年03月16日15:03:27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